(軍聞社記者林宜慶特稿)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間,由中華民國與美國所合作組成的軍事情報組織「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簡稱「中美合作所」或「中美所」(Sino-America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ACO)的歷史和貢獻,近日重獲各界重視,也讓國人重新認識有一批默默犧牲、奉獻的中、美情報工作者,他們以「無名英雄」之姿,在抗日戰爭中寫下一頁無法抹滅的史頁。

 二次大戰期間,中、美為了共同抗日,首開兩國情報合作先例,在中國戰區執行情報蒐集、游擊作戰等任務,並由美方提供先進美軍裝備技術,訓練我方人員執行相關任務,隊員出生入死獲得寶貴情資,屢次在盟軍重創日軍戰役打出漂亮的情報站,功不可沒。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參戰,當時美軍擬自大陸東南沿海登陸反攻,需暸解相關氣象、水文資料,以及日軍在沿海軍事動態,遂於三十二年四月一日由國府外交部長宋子文及美國海軍部長諾克斯代表雙方領袖簽署協議,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調查統計局與美國海軍共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所所長由當時軍統局代局長戴笠將軍兼任,美國海軍梅樂斯上校擔任副主任,鄭介民、李崇詩及貝樂利(美方)上校三人任參謀長,潘其武及史密斯(美方)二人擔任主任秘書;總部設於四川重慶磁器口楊家山軍統局郊外辦事處(美方稱Happy Valley)。

 中美所主要任務包含執行情蒐、氣象、電偵、心戰、游擊、運輸、秘密行動與通訊等任務,並開辦特警、攝影、醫療與外語等二十二個訓練班隊,以美軍裝備技術訓練我方人員執行相關情蒐等任務。

 以游擊訓練為例,初期訓員以各部隊優秀人員保送為主,訓期約二至四個月,後期則以整營、整連入班受訓;訓練地點以別(人)動軍、忠義救國軍及鐵道破壞隊的駐地附近為主,前後共計訓練我方作戰部隊四萬九千餘人、工作幹部一千三百多人。  

 中美所工作單位北自戈壁沙漠邊緣的氣象站、大青山別(人)動軍南至越南邊界,不僅協助美軍從海上擊潰日軍,也配合戰局,從陸上牽制日軍等任務。而中美所主要偵照與觀測範圍包括上海至香港之間的海岸線,所蒐獲的地面情報及氣象、水文資料,提供美海軍水面艦及潛艦運用。為了獲得珍貴的情報,我方幹員曾佯裝智障人士,在鐵路沿線遊蕩,伺機觀察日軍運補動態,再通報陳納德將軍所率領的美陸軍十四航空隊實施轟炸;其中,中美所提供美海軍有關日軍特種部隊挺進雷伊泰地區(Leytte Gulf)的寶貴情報,更協助美軍獲取太平洋戰爭最大規模的雷伊泰大捷。

 經統計,中美所任務期間,平均每日截獲日軍電報四百五十份以上,自民國三十三年九月至翌年八月,總共截獲密電十一萬五百三十七件;前後共計殲滅日軍二萬四千多人、擊沉日軍艦艇一百八十餘艘、炸毀橋梁二百餘多座(如浙東交通要道錢塘江大橋)、摧毀日軍倉庫貨站二百七十處,並且救援遇襲盟軍飛行員七十人。

 當年中美所美軍在華服務人員包含海軍官佐、技術人員及陸戰隊士兵等,共計二千二百餘人,美方人員從事海岸觀測任務時,國軍都會派遣六至八人小組保護他們進出日軍佔領區執行任務,因此,美方人員在幾無戰損的情況下,在戰後順利返國。

 縱然由於軍事發展,美軍並未在中國登陸投入作戰,但當時中美所控制沿海岸二千里地區與提供氣象情資等艱鉅任務,對美國太平洋海戰的勝利,與對中國戰後有利局勢貢獻至鉅。

 抗戰勝利後,美國海軍部公開讚揚中美所是美軍艦隊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氣象情報來源,對盟軍勝利貢獻卓著;美紐約時報描述中美所是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最傑出的工作成果之一。






熱門關鍵字: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 gucci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ygv2151412 的頭像
    tygv2151412

    tygv2151412的部落格

    tygv21514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